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

蔚藍海岸 抱 2014 1022

蔚藍海岸  抱
2014 1022
pei wei


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,每到了這個時候,都是心不在臺北的季節,想方設法逃離鬼島。前年此時,狠狠離開了四個月,去年此時,原本不抱任何希望,但在夾縫裡抽出來的澳門21天,變得比去冰島還珍貴,而今年此時,在台灣東邊郵遞區號96144的地方。原來,要跨過中央山脈,比去澳門、日韓還要遠,終於落下腳來,這才發現,雖然人離開了臺北,坐在聽得到海浪聲的書桌前,但看著筆電、兩本一直讀不完的書、以及那隻有著3G網路的智慧型手機,心裏想“何苦呢,這是”,以為逃到天涯海角,卻還是綁著手腳。都說大隱隱於市的,既然從大隱跑到了小隱,只好跟自己說,也許換個環境,心境會不一樣。

一半認份一半裝優雅得打開該做的功課,想要換心境,那就先從那件幾個因緣際會接在一起的圈外事開始。一起做年刊的多年戰友換了工作跑道,到一家私人企業做行銷,想幫公司重做形象網站,找上了老夥伴。一來是當時正在演出期忙碌,無暇于此,二則網頁設計是800年前的項目,早荒廢了,再者是急件,不好耽誤,只好推拒,一周後,又接到電話,說他想來想去,沒再找別人,等我。

受寵若驚之餘,突然想到,也不是有什麼能養活自己的固定工作,但現在純粹打工賺錢的工作的確接得少,如果不是救火隊,就得有點意思才行,總想在裡面偷渡些什麼,好讓創作的手不廢,等著自己心裏真想做什麼的那一天,就當是魚幫水,水幫魚,或許是這樣,讓不打廣告的營業項目,有些肯定。既然放進行事曆,上了心,也得理一下心境,真要做網頁,還是為難的,畢竟是10年前的活,但若說是為了人們互相認識的初次見面做設想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,這跟做一場戲,是一樣的道理。

在虛擬科技、社群媒體以光速變化的十年之間,至少在台灣,做網頁已經落伍,最時興的是詳情請洽fb,或是開個部落格就算數,企業網站只剩下歷史資料搜尋的剩餘價值,如果對應到實體世界,我們很容易拿到五花八門設計精美但短效的文宣品,卻很少有機會拿到一張有意思而且值得收藏的名片,因為現在流行智慧型手機搖一搖,交換line帳號就完成破冰儀式。但如果不是呢?在虛擬空間裡的一張值得收藏的名片,要讓陌生人初次見面就印象深刻,如見其人,應該是什麼樣子呢?如果是這樣,也許會有些意思。對應到劇場裡,大概就是一齣戲磨十年的團,才會做的事。

借來了公司的十六週年專書,從裡面做些功課、找些靈感,抓些蛛絲馬跡。直到最後一頁年表落到2004那一行。只能用戲劇性的電影橋段來形容,大概就像整理生活照時,發現老公是幼稚園同班同學那種感覺。原來那家公司,是10年前,剛進劇場工作三個月,第一次接待的客人,如果不是看到關鍵字,誰會記住這等人物的名字。在汪洋腦海裡撈拾那幾日的畫面,剛上崗的新人,接待一整個團隊場勘,什麼都不懂,只有熱情撐場。模糊記得送客那天的客套話“有空到我們家看看,你會喜歡的”,想誰也沒真放在心上,然後十年就過去了。繞了一大圈,其實不是接了一個工作,是找回了舊識,夜裡,激動不已。

說是圈外事,好像又不是了,圈跟圈之間,總有交集,你永遠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小,那些以為再也見不上面的人、不會再有什麼了的關係,總在什麼時候,會再接上頭,只管一直往前走就是了,地球,真的是圓的。再加碼一個,前一周剛結束的一場評論人講座裡,同場講者原來是高中隔壁班同學,我們在前一天一起看戲時才相認,宇宙,真是奇妙。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自己推薦自己

一年做一件自己的事情,不算過分,兩年做一件,就有一點。在2012《90x90的烏托邦》後,策展這個項目就收起來放,一則彆扭,二則懶,如果不是順風車,要自己起頭,實在找不到理由。9月初,在機場候機時的一通電話裡說了好,然後長成了六個人要開店賣吃的事,在三公尺見方的帳篷裡,每個人的空間比90x90還要小,所以英文名字取成了A tiny theatre about food and literature。

跟《90x90的烏托邦》相同的情況是,發展作品的階段,我人不在臺北,大家都很忙。於是,同樣的遊戲規則,一樣有效,那是從作者出發的作品,只要繼續生活著,作品就會繼續發展,不是作作品,而是過日子。對來客而言,就是參加一場園遊會,而生命(創作),不也是這樣嗎。11/16星期日1200-1700,期間限定。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